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292 
  著名画家董寿平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艺术年表 新闻 作品欣赏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著名画家董寿平
董寿平
 作品分类
网站分类:
中国画
     山水
     花鸟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新闻详细信息
传世丹青瞻泰斗     龙马精神海鹤姿
时间:2012-2-15 11:56:14 点击次数:10475

 ————董寿平先生生平及艺术成就
                              刘恪山
                                一

    我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鉴赏学家董寿平先生,1904年2月17日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汾河岸畔的杜戌村一个诗书世家。其高祖董霁堂是清代中叶书法名家;祖父董文焕是清咸丰翰林,以诗书驰誉京都,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音韵学家;其父董维藩亦善亦画,尤以收藏文物图书称著,藏书十余万卷,堪称河东第一家。
    1921年,董寿平由山西省立一中转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因自幼深受诗画家庭熏陶,他无意仕宦之途,立志学画,刻苦自学,经常去北京故宫博物院观摩历代名家书画,潜心学习,博彩众长融会贯通,初步形成自己的清新画风,1931年作品在北平问世,深得京华画坛人士赞誉,确立了画家的的地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董寿平先生携家眷自北平经山西历尽艰辛辗转到达成都,途中遗散家藏名贵字画三百余件,甚为惋惜。在成都结识了书画大家林山腴,学者马一浮及当地社会名流,对其书画学识大为欣赏,为之延誉。翌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誉满蓉城。1938年后迁居四川灌县都江堰边上的玉垒关上,窗前青城山色蒙蒙,,窗下岷江逃生滚滚,巴山蜀水的雄伟景色,陶冶着画家的情操,激励着他孜孜不倦地钻研画艺。在灌县十二年,作画数千幅,多次在成都、重庆和四川各地举办个人画展,渐而名噪巴蜀。当时家计维艰,室无几案,只得在两堆木材上支一大木板作画,先生却将售画所得捐赠抗战前线战士和河南水灾难民,仅此一事,足见其爱国爱民之心及高尚品德之一斑。
    抗战期间,各地画家云集四川,先生与张大千、谢无量、沈尹默、徐悲鸿、傅抱石、赵少昂、黄君璧、赵望云等过从甚密,友谊深厚。1940年沈尹默先生作诗相赠:
山水妙理备四时,谁欤写之穷神奇。
昔者北苑立标格,浑然蹊径绝险夷。
思翁翰墨本多韵,烟云舒卷清醇姿。
胜朝公卿亦好艺,富春名字犹昭垂。
君今年少笔已老,才堪绍述同襟期。
自是君家有根底,不比寻常称画师。
学与年进理当尔,看君更极深沉思。
诗中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誉之情。
    1951年董寿平先生携家眷自四川重返京华,适逢北京美术界为抗美援朝义卖书画,他积极作画参加此一盛举。1952年,他将家藏明清两代珍贵字画八十余件捐赠给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获得山西省政府的表彰。1953年董先生任北京荣宝斋编辑,又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批会员,从此开始了他新的艺术生涯。此间,他为恢复和提高我国传统木版水印画的雕刻印刷技术,积极工作,同时又为荣宝斋组织和培训了一批临摹我国古代名画的技术人员,为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是年,他的巨幅《山水瀑布》图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中国对外文化委员会十分重视董先生的国画艺术,在历届出国举办中国画展览时,均有他的作品参加,使之饮誉海外。
    1954年,他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和资助下赴黄山写生,黄山雄伟奇险、怪石老松、云雾变幻、钟毓氤氲之气给画家深刻的启迪,所以在他以后所创作的山水画卷里,多以黄山为意境,而他也成为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此时他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黄山云海》、《雨后黄山》《天都云汇》等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1956年,董先生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为创作“长征”画卷,沿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重点深入四川、贵州、云南及康藏的二郎山、泸定桥、雪山草地写生和体验生活,于翌年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娄山关》,并参与“长征”画卷的创作工作。此画现藏于中国人民军史博物馆。此后他的画深为国内外所推重。
    1965年,董先生行年六十一岁,在荣宝斋退休后,专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考证工作。
    1974年在“四人帮”阴谋炮制的“批黑画”中,多次受到无理批斗,极其荒唐地批判他画的水墨山水画是“黑山黑水”、“把社会主义的松树故意画成歪歪扭扭,是存心污蔑社会主义••••••”等。此后竟剥夺他作画权利达三年之久,但是他在“四人帮”的淫威下,不屈不挠,虽身居斗室、三代同屋、生活困难仍在家暗中作画不止。以床铺作画案,创作出巨幅山水画。此画应日本华侨总会之邀,现高悬于日本长崎市唐人馆中,深得在日华侨和日本人民的喜爱。他这种强烈的事业心,献身祖国艺术的高尚精神,令人佩服。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董寿平先生岁年逾古稀,却精神焕发,创作了许多巨幅力作,他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巨幅《红梅》,为北京国际机场贵宾厅、工人体育场等处作画多幅。
是年文化部成立国画创作组,邀请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董寿平、吴作人、黄永玉为创作组成员,他们创作出许多具有高水平的国画。董先生还为我国驻外大使馆作画多幅,他的画在国际上影响日益增大,欧美一些博物馆相继收藏他的作品。
    1979年,董寿平先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是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访问朝鲜,请董寿平先生作大幅《苍松图》赠送朝鲜政府。此后我国许多领导人出国访问时,多以先生之画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府或元首。
1979年冬,董寿平先生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作特大幅《苍松图》(6mx4m),郁郁葱葱,苍劲挺秀。如此巨幅却不起稿,挥洒自如、章法森严、层次分明。作画时四人抻纸,二人奉墨,先生从容画来,行笔如风、淋漓酣畅、令人敬仰、蔚为观止。
    是年冬,他作为荣宝斋顾问第一次访问日本,在东京展出十二幅作品。又应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先生邀请,在东京艺术大学讲学并作画示范,受到热烈的欢迎。此后先生曾十一次去日本访问,举办个人画展和讲学,在日本各界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增强两国人民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日本美术界人士评论董寿平先生的作品为“真正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很欣赏董先生的书画,互有书法相赠,董先生为他题写了“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
    1986年6月,董先生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参加当代中国画研讨会,他在会上发表了长篇学术论文《中国水墨画及其意境》,得到与会许多著名画家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还参加了当代中国画展。
    1987年,董寿平先生以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名义,写全国政协委员黎雄才、孙瑛赴日本参加“亚细亚美术交流会”的展览,并进行学术交流。期间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有感于董寿平先生的高尚品德和高超的以是成就,作诗《青松不老》37首相赠。其中一首云:
岁寒然后知松柏,事坚然后知君子,
古语传画意,造诣达巅峰。
友好万代意悠悠,邻邦互助齐携手,
朗朗亚洲长空上,亭亭青松伸枝头。
    池田大作先生在东京亲自授予董寿平先生“富士美术奖章”,以表彰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为中日人民文化交流事业所作的贡献。日本的报道尊称东乡胜为:董画伯“。
    1982年,2月,董寿平先生应新加坡《联合报》的邀请,到新加坡举办董寿平书画展览,展出六十余幅水墨画和三十余幅书法作品,受到新加坡人民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好评。新加坡政府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在主持画展开幕式时说:“董寿平先生的书画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准作品,新加坡的书画家应多向董老学习讨教,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学习中国画的中心”。《联合报》以整版篇幅介绍董寿平先生的作品和评论文章,赞誉董寿平先生是“能够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而又能走出传统的画家”、是“中国当代的国画大师”。
    3月,董先生偕夫人结束在新加坡的展览之后,又启程飞赴日本大阪,以应日本书法巨匠村上三岛先生的盛情邀请。董先生作巨幅《苍松图》及梅花、墨竹、兰花等画,村上三岛先生以奔放的书法在董先生的画上题字,使得书画珠联璧合,互为辉映,开创了中日两国书画家合作的新篇章。他俩合作的书画作品,在日本出版了大型画册《书画巨匠董寿平、村上三岛展品画集》。作品又在大阪和东京隆重展出,以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周年的祝贺。
    1990年9月董寿平、村上三岛作品展在编辑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隆重展出,许多日本友人和东京著名人士专程来华前往参观。9月5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刘恪山撰写的《中日友好,翰墨缘深》的文章为贺。
    同年10月,由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筹巨资在太原风景名胜区晋祠内新建的董寿平美术馆落成,此馆还得到村上三岛、平山郁夫、宇作美合有、林白等日本友人的热情赞助。馆内永久展出董先生捐赠给故乡人民的二百幅书画精品,使之传之后世,进而弘扬中华传统书画艺术。董寿平美术馆开幕时盛况空前,有中央和省市的领导以及书画界的著名人士及日本友人五百余人出席。次日,在太原科学会堂举行了董寿平艺术学术报告会和盛大的笔会。
    1993年7月,董寿平九十岁书画展览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隆重开幕,首都各界著名人士和日本友好人士一千余人出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专程参观展览,尤其是日本友人一百五十余人专程自日本来北京祝贺,更体现了董寿平先生在日本文化界享有的崇高威望。次日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举行董寿平九十岁书画展艺术研讨会,有首都美术界知名人士150人和日本友好人士150人出席。在研讨会上有刘恪山、杨力舟、杨新、王成喜和日本中田勇次郎、森茂发言,多方面探讨董寿平先生的艺术特点和成就。首都各大报刊和电视台都以显著版面报道美展和学术研讨会的情况。
    1993年10月7日,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在东京首相官邸会见董寿平先生,对董先生的书画艺术大为赞赏。
    1997年6月,乔石委员长到山西视察时,专程到太原晋祠董寿平美术馆参观,并题写“寿平风骨,艺苑瑰宝”赠送美术馆留念。
    同年春天,董寿平先生行年93岁,以卧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治疗。他将多年积累的美术理论方面的文稿八万余字,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董寿平谈艺录》。这是他多年来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是他在中国绘画艺术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
    1997年6月21日20时25分,董寿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3岁。他的逝死是中国文坛难以弥补的损失,有如一颗巨星陨落了。
董寿平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董寿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年高德昭,在七十多年中,他为赈灾、为抗战、为祖国建设捐献了许多珍贵的家藏历代书画;1990年捐赠给太原董寿平美术馆个人力作书画精品200幅;同年又捐赠炎黄艺术馆个人书画作品50幅;1993年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巨幅山水画5幅;1994年安徽、广西水灾,董先生将义卖书画所得40万元捐赠灾区人民。董寿平先生平易近人、热心助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高贵品德堪为楷模。
    董寿平先生一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30年代末在四川灌县,曾接受当地青年雷启后为第一个学生,60年来一直保持深厚的师生情谊,如今,雷启后已成为四川著名画家。
    90年代初,又收山西临汾地区的崔惠民为关门弟子,对其画竹认真指导、严格施教,使其画竹有名,名噪“三晋”。
                         二
    董寿平先生为弘扬中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作为美术理论家,他在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法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建树。在画品和人品的关系上他认为:“画家的品德、修养、气质、思想等的精神境界和深度,都将毫不掩饰地在自己作品中反映出来,作为一个画家,应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精湛的技巧,才能创造出画品高尚的作品。”“画品要高,画家本身的品德也必须高尚。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欲求画品高尚并非主观意愿所定,而是取决于画家本人的素质、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时代背景的影响,画家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对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态度。”
    他十分强调学好哲学和绘画的关系。他善于运用我国古代“太极学说”和现代“唯物辩证法”来作为指导自己作画的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构图、用笔、用墨的力度和浓淡关系,把对立统一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上去。
    他认为:“如何去认识客观世界表现客观世界,应着重表现物情、物态、物趣,从认识物理入手,要对一切事物的常理、物性进行观察,在不违背常理的前提下,突出表现其特性,同时又要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感情倾注于笔墨中,作品要体现出作者的心血,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感染观众,给人以每秒的遐想和艺术享受。“
    在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他强调:”中国绘画始终不排斥和借鉴外来的东西,但它是在继承发展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去学习外来而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理论和技法,作为营养。中国绘画的传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是要变的,变得过程中就有创新,但不能把固有的好的传统丢弃,这样的创新逐渐也就成为新的传统了。”
他重视学习,他说:“知识贫乏,脑中空虚者所作书画,往往流露出哗众取宠,乍观似奇,久看则厌恶生俗。知识渊博而能贯通者,应是虚怀若谷,渴求已所未知、所不能,虚心接纳,补自身之不及。”“好为黑乱狂怪者,期内心才识大抵属于空虚者流,故以玄虚惑世邀宠,乃自欺欺人也。”
    他强调创作时如何运用笔墨:“绘画要达到神形兼备,取决于画家本身如何去运用笔墨。笔之过处要显示出物象的气质和神韵,笔笔要有生机,多一笔则过,少一比则欠。下笔时要有千钧之力,收笔时也要有千钧之力,运笔时纵横捭阖,运斤如风,又要如春蚕吐丝,逆水行舟。如单纯追求画家自己主观的情趣,而又立意不当,则流于玩弄笔墨技巧,是为欺世之作,徒成下品。”
    关于学习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态度他强调:“应从纵的方面对我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才能理解多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绘画风格及技法演变的原因。再从横的方面对我国历代画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风格进行分析探讨,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各家之长作为提高自己理论和技法的手段。通过上述的学习研究,进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看其见解,对其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董寿平先生做人与作画同样严肃认真。
    董寿平先生对我国美术史的论述,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见地,他不同于近代出版的诸多美术史论的写法,而是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形成的美术形式、内涵思想、哲学理念、画家流派、工具材料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用生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使人看后获益良多。如他在《画史概论》(远古——唐)中阐述了画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他的写法新颖、内涵丰富、文字高雅、见解独到,在当前的美术史论中是不可多得的。但由于董先生患病住院,只写到唐代为止,没有往下写完,引为憾事。此文被收入《董寿平谈艺录》中。
    董寿平先生不仅在美术理论和美术史方面有所建树,在诗词上也秉承家学,平时偶然兴至时,也写了不少古体诗以自娱:
忆别黄山已九球,奇峰突兀总堪收,
画成未拟将人去,粘墙补壁资卧游。
                                            1963年作于北京

瀛洲自昔好难求,和幸乘风得再游,
更喜友情来腕底,忝为中日写春秋。
                                            1983年2月在赴日本作于东京
    从董寿平先生的诗、文、书、画的成就,可以窥见其文化艺术造诣之精深。这也是他绘画艺术的精华所在。

                                三
    董寿平先生以画山水、青松、墨竹、梅花、兰草著称于中国画坛,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画风清新典雅、苍劲古朴、笔墨精妙,在继承中国绘画优良传统浑然理论技发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富有时代感。他强调以造化为主,从写生入手,寓义高度的艺术概括,重在表现物象之神韵。善于融会历代各家之长以为己用,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在他七十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之花绚丽多彩,艺术之果丰硕累累。
    他画山水,以黄山的奇峰老松为素材,而不是黄山某一景观的具体写照;以黄山的云雾变幻、山势的起伏跌宕、峻峰怪石的经营为主,不拘泥于一峰一石的形似,而求整幅气势的统一。画黄山而非黄山,非黄山而是黄山;凝视其画,先觉气势雄伟二引人入胜,渐觉山谷生风,风动而云起,云随风涌而成雾,雾随气变而峰现,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仿佛身在画中,为之心旷神怡,遐想于画外。这也正是其精妙之处。
    对于黄山,董先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观察方式他说:“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邀我去黄山及富春江一带旅行写生,我是观察多与写生,我经常坐在黄山顶上静看云雾的变化,奇松怪石的生长特点,逐渐认识黄山的特点是什么。黄山的山峰是由花岗石组成的,石纹多为直线条,少有横线条。黄山上的松树不是生长在土中,而是生长在石隙中的,土少、水少、生长缓慢,因此长不高,松针也短壮。山风促使黄山松树短粗,形态奇特,横枝舒展而平缓修长。由于环境的影响,使松树往向阳的一面生长,这就构成黄山松的特点。”“黄山云雾,倏忽万变,千古以来绝无重复,神鬼莫测。在黄山上刚一动笔,则又变化无穷,有云雾衬托才能显出山峰的深邃优美。”
    “我画黄山是概括黄山的意境,在经营位置上,使人一看就知道是黄山,但又不是黄山的某一处景色。用山和松的虚实远近景物去显出空白,看后感到峰后有峰、山外有山、空虚处还蕴藏着许多奇境在呼唤你,这样去画黄山其情趣才能无穷无尽。”
    “黄山云雾的变化,将静止的黄山变成飘动的黄山,我要画的是有动态的黄山,而不是静止的黄山。”
    由于他深入的观察黄山、理解黄山,积淀和掌握了黄山的各种特点储存在脑海中,结晶升华成为他画黄山的素材。使他画山水之法大变,达到了新的境界。
他在画黄山时,在技法上有新的创造。不起稿、不重复,信手落笔、行笔如飞、蔚为大观。他先用焦墨画出主要山峰的轮廓,一笔下去顿挫婉转、顺笔回峰,皴出山峰的明显部分,加墨后引伸开去,再勾勒出山石的形体,用笔上的余墨画出中景部分的山峰,将画挂起来审视一番后,稍作修饰,然后喷清水湿润画面,再用淡墨晕染出云雾和远山,待画干后,用浓墨画出松树的苔点。
    在运笔时,他强调用笔的压度、速度和力度,虚实关系和自我情感的结合。笔之过处要显示出物象的神韵,笔笔都要有生机,无论简与繁,每一笔要有他的作用,力求做到多一笔则过,少一笔则欠,使画中无废笔,笔墨不仅显示作者的情感和技巧,同时还包含了作者与所表现对象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董寿平先生画的山水画,也有不少作品是着色的,他用色讲求沉着和谐、清雅含蓄。画中的景色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分量,虽整幅画面以墨色为主调,略加色彩后,更凭添了画面的神韵和感染力。
    他的山水画气韵生动、章法恢弘、潇洒自如、意随笔出、一挥而就,充分表达出自然造化之美、博大幽深之美、雄伟峻峭之美、钟毓氤氲之美、中华大地之美,赢得了“画黄山巨擎”之美誉。
    董先生画松树,别有风韵、华盖亭亭、郁郁葱葱、气势磅礴,有如苍龙探海之势、大鹏扶摇之神。无论巨作或小幅,从不起稿,激情所致,奋然挥笔。多为焦墨画松树的主干及小枝,再手执两管,画出松树的针叶。他画针叶时多用焦墨,摁下笔尖,稍稍停顿,快速提笔往中心收,回峰又往外送,一组针叶跃然纸上,再用板刷蘸淡墨涂点每组针叶的中心,又往中心稍加浓墨,使之自然渗化,更觉松叶生机勃勃、坚挺舒展、层次分明,衬托出松树虬劲如龙飞之势。
    1987年,董寿平先生应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之邀请,为“养源斋”接见外国元首和贵宾的大厅正壁作巨幅《青松图》,画上端由书法家、文学家启功教授题诗:
层盖盘根依太空,虬枝铁杆势如龙,
八旬董叟擎天笔,写得黄山第一松。
鳞皮磊落禁风雨,坐阅桑田几度新,
今日高堂扪素笔,长寿分明出天真。
韦偃丹青迹最奇,精工曾入杜陵诗,
钓鱼台畔青松障,容我淋漓倒墨池。
雄都华构竞入云,名园一角静尘氛,
金元代代无穷事,且听乔松说与君。
寿平画松、启功题诗,二位书画巨匠的合作堪为传世之作。
    董先生画竹,构图神奇、用墨简练,湿笔过处有如雨后翠竹,枯笔落后有如临风飘飘。竹子在风、晴、雨、雪中的各种姿态,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他画竹时,之间行笔如飞、纵跳自如、一气呵成、生机盎然。每一枝一叶都蕴含着他的哲学思想和高风亮节的品德。他用浓墨画出数丛竹叶,稍干后用淡墨画出竹茎,在笔端凝聚适量水分,一侧着墨稍重,一侧稍青,一笔过去自然显出竹干的圆形,且富有立体感。
    他画嫩枝稍时,似有弹性,纤而不弱、柔儿不软、劲而不硬、刚而不僵,显示出遒劲的笔力,近看穿插有序,远看大气凛然,墨色淋漓、章法森然。
所画风中之竹,迎风摇曳、姿态婀娜,有如婆娑起舞;所画雨中之竹,枝梢低垂、叶片下偃,苍翠欲滴之感油然而至;所画晴日之竹,枝叶挺拔、层次分明、疏落有致、欣欣向荣,笔墨中富有欢欣感;所画雪中之竹,笔触奔放、枝叶下垂、用笔苍劲,内含倔傲之气。再用大笔着淡墨衬出背景,在枝叶上留出空白以为积雪,看后顿觉寒气袭人,表现出竹子傲雪不屈的性格。
    董先生认为:“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人画竹而竹化人,人与竹俱达到物我两忘的意境之中,才能画好竹子。画竹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笔下之竹是似竹非竹,非竹似竹的思想中的竹子。”
董先生积七十多年画竹的体会,强调画竹时用墨用笔就是具体实践“太极学说”和“唯物辩证法”的过程。画家的感情就是“生”,作画时要把自己当成万物之主,是你自己在创造竹子的“生长”和“生命”。用笔的压度要均,速度也要均,起笔落笔要有节奏、有旋律,笔锋的粗与细、疏与密、长与短都要统一到画面里去,每条线都有两种力量,“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沉着有力。有往而不收,则成滑笔;若只有往外摔的力量而无回收的力量则成败笔。往左行笔应有往右收的力量,才能表现出竹子的质感来。计白当黑十分重要。白纸本身就是画,画竹叶时,每看到黑色竹叶的外边空白就是画,空白留得好就很美,这也是阴与阳的关系,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启功先生评论董寿平先生画竹时说:“我常在董老画的墨竹作品前近看远看,总觉得他画的枝枝叶叶都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却是一片竹林,他善于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
    董先生所画墨竹,饮誉海内外,获得“寿平竹”之颂誉。
    董先生画梅花,早期师法元代画家王冕,以画墨梅为主。中年以后变法,从写生入手,深入观察梅花生长过程,取梅树枝干的轩昂挺拔之态和傲寒不屈的性格作为创作的依据,不断创新,有许多佳作传世。50年代时他喜作粉梅,自染褐色宣纸作画,或用洒金纸作画,焦墨枝干、粉红花瓣、对比鲜明、光彩照人,大有古艳寒香之趣。60年代后,再创繁枝密萼、绚丽夺目的“朱砂红梅”,朵朵梅花各有姿态,花瓣的正、反、侧、合各具奇趣,涂点花蕊婀娜多姿,又有寒香扑鼻之感。
    他在画梅花时,先用大笔蘸焦墨画出梅树的主干及小枝,同时又注意留出画梅花的空白处,笔势虽中断,但续画时仍保持前进的笔力和墨色,再用焦墨或淡墨皴处树干的树皮纹路,显出树干的阴阳面而又有立体感。他有独特的画梅花瓣的画法,用旋转的笔锋画出花瓣,水分掌握适当,使之透明、鲜活、浓淡相宜、质感强烈。他画侧面梅花,第一笔横出成侧面,第二、第四笔是稍侧的花瓣,第三笔是正面的花瓣,数笔下去,使每一朵梅花都有不同的姿态。
他画梅花特别讲求构图的气势,梅花的安排有如下围棋布子一样,要占到有利位置。要以少胜多,不能画成红花一片塞满画面,做到繁中有简、简中有繁,不因繁而杂乱无章,也不因简而平淡无奇。色彩的浓淡干湿、墨色的晕染层次,疏密相当,充分表露出梅花的特性。
    他还善于作墨梅,只用墨画而不用颜色,画出的梅花反而使你觉得有颜色,这种技发是难得的。他用焦墨画出枝干,再用淡墨勾出每朵梅花的花瓣,以焦墨点出花萼和花蕊,洋洋洒洒,如一树盛开的白梅,幽香飘佛、沁人心脾。
他画梅时,速度很快,一笔在手,勾勾点点,皴皴擦擦,朵朵梅花瞬间即出,枝繁花茂,生机勃发。
    看他画梅确是高度的美的享受,他的画笔有如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手中的指挥棒,美妙的音乐旋律,就在他的指挥下迸发出优美的乐章,和谐、深远,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你共鸣,感到欣慰、感到满足。
    1946年,书法家、诗人,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成都为董寿平画梅题诗云:
寒梅雪里香浓,仙境人间自永,
犹余故国青山梦,画得神州一统。
  1990年,启功先生在寿平先生所画墨梅上题诗云:
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
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
    董寿平先生所画之梅,七十多年来誉满中外,故有“董梅”之赞誉。
    他还善于画兰花,兰叶笔势一波三折、变化多端、清新飘逸、独具一格。兰花花瓣,随手点簇,疏散俏丽,花蕊略施焦墨勾点,似有阵阵幽香飘过。他用淡墨画的兰草的花茎和花瓣,姿态万千,似有水分运行其中,自有晶莹透明之感。他画数丛兰草时,兰叶相互交错,形似蓬乱,但却根根有出处有收处,绝不紊乱。所画兰花侧,有时略衬山石,更显出兰花的典雅高洁的意韵,富有造化野趣。
1982年,他作《幽谷扬芬》图,完全用双钩线条画出多丛兰草,兰叶舒展穿插、纵横交错,笔法活泼富有生机,每根线条都能表现出兰草的质感和动态,显示出他高超的勾勒技巧。
    董寿平先生之画,神形皆妙,有传统技法、有自我性格、有书卷气质、有诗词意境、有哲学思想、有音乐旋律、有时代精神。可谓抒浩然之气,传造化之神。
    董寿平先生在国画艺术上的成就,造诣高深,是源于他幼年时代家庭诗书的熏陶,高度的文学修养,内涵品德的素质,勤奋刻苦好学的精神,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多方面组成的。他在国画上的卓越成就与执着追求,达到历代中国画家所共同追求的新的艺术境界。董寿平先生被誉为“中国画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董寿平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十分卓越的。他幼年时即得到家学的严格训练,又由于家中所藏历代名家碑帖和原作很多,视野宽广,加之勤奋苦练,具有坚实的基本功底。青年时代在北京求学,又得助于北京故宫所藏珍贵名家书法的影响,博采众长、汇为己用、自成一体、别树新帜于中国书坛。
    他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沉静谦和、严禁庄重、神采飞扬、行笔流畅、气度豪放。大有飘逸超凡之神,而无求妍媚之意,有如行云流水,清澈高洁、妙曲徐来、余音袅袅。
    他说:“言者心声也,字者心画也,书法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要有精妙的笔法、墨法、章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和其他艺术的修养,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退笔如山未足惜,读书万卷始通神’的字外功夫。纵观历代书家,一代有一代的书风,一代书风必定影响一代书家,晋尚韵、唐商法、元明尚志,虽各有不同的时尚、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风格,但笔性墨情皆为其人之性情为本,古人云,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他认为:“书法艺术的神采,是审美的高深境界,也是书家孜孜以求的。如何使书家给人以美的感受、充满活力,从而使欣赏者被你的书法艺术所感动、所陶醉、所折服,由此而产生美妙的遐想,寄兴于无限,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此之谓也。”
    董先生十分尊重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理论,以孙过庭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使转为形质,变化为情性”来作为自己书法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写行书和草书就是遵循这个法则。他还批评那些乱写字的现象:“写行书和草书不能乱写,每一笔都要有根据,要使别人能认识你写的字。乱草、乱写只图自己痛快,自己以为我这个书法家不一般,越怪越草越好,把字写成张牙舞爪的样子,吓唬人,那是自欺欺人,其实正是他自己空虚无知。”“知识贫乏,脑中空虚者所作书画,往往流露出哗众取宠之意,乍看似奇,久看则生厌。”
启功先生说:“董先生写字时,总是提笔悬肘,看去像漫不经心地轻松挥写,写成了一看又处处都合乎草法,点画是那么沉着,行气和章法又那么匀称自然。他写的字,笔笔都有其出处。”
    寒碧先生评论董寿平先生的书法艺术感叹地说“••••••余观董先生书,则悲与憾俱释,自认而然,生机一片,见真态也。其横鳞竖勒,从心所欲、驱风抢笔、笔势锋完,曰洒落、曰畅达、曰古质、曰轩爽,皆是也••••••余谓董先生之书可贵即如是,乃可称为大家。董先生之慧心,或于云外许之耶。”
董先生还善于悬纸书写和左手书写。悬纸书写时,由两人将宣纸悬空拉平,笔酣墨饱后,侧身作书,笔如走蛇、势若飞龙、转折顿挫、章法森然。悬纸书写非常人敢于贸然试笔的,笔力大则破纸,用力小则笔下浮滑。这一高超的书写技法,是董先生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还善于左手书写大幅书法,较之他常用右手写的字又别有拙倔之气,行笔奔放,结体完美,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他的书法艺术中,可感受到他精神境界的高尚,显示出他渊博的学识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
    赵朴初先生赞誉董寿平先生的书画艺术曾作诗:“••••••平原书法东坡画,龙马精神海鹤姿。”可见董寿平先生的书画艺术创作上的追求,达到了中国历代画家所共同追求的新的艺术境界。他的画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而又能集东方艺术精华之大成。
    董寿平先生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为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高贵品德,堪称楷模。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自觉地、勤奋地、刻苦地进行艺术创作,不断投身于新时代的火热生活中去,用书画来赞颂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成就,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劳奋发的一生。
    他的艺术得到了海内外广大人士的承认和欢迎,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外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他卓越的艺术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国美术史册,成为一页光辉的篇章;他勤劳奋发不断进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向着未来新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灿烂前景奋进!
董寿平先生的艺术之树长青!


                                               1999年5月23日于北京

友情链接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画家赵珪官方网站 | 画家门海艳官方网站 | 雕塑家姜多寿官方网站 | 画家黄琦官方网站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家张瑜官方网站 | 画家徐勤军官方网站 | 画家董俊英官方网站 | 画家谢发官方网站 | 画家李玉宝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安飞官方网站 | 画家郭金栋官方网站 | 画家陈树堂官方网站 | 山水画大家王建伟官方网站 | 原自然独创画家邓娟官方网站 | 艺术家曹甦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原生态国画独创艺术家贾雨官方网站 | 画家吴友善官方网站 | 书画家刘飞官方网站 | 画家王世永官方网站 | 画家姚国强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学艺官方网站 | 书法家刁锋官方网站 | 画家王照五官方网站 | 画家李培泉官方网站 | 画家张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霍辉民官方网站 | 画家顾家深官方网站 | 画家侯宪玖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画家乔轶泰官方网站 | 画家唐先德官方网站 | 画家瞿学鸿官方网站 | 画家寿利强官方网站 | 画家陈家刚官方网站 | 画家马宝亮官方网站 | 画家陈少珊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画家崔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张景蕙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 画家唐雪根官方网站 | 画家张冬生官方网站 | 画家孟凡玉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艺术年表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263042
dongshouping.caanet.com.cn | 著名画家董寿平官方网站